当前位置: 首页 > 研究生教育 > 硕导简介 > 正文

于瑞强

【来源: | 发布日期:2021-09-09 】 点击数:

undefined

于瑞强博士生导师,青岛科技大学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,毕业于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。系国家社科基金专家库成员、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监督成员、山东省非遗研究基地・青岛科技大学执行主任、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理事、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建筑设计创新委员会委员、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专委会委员,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、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、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会员、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会员、中国海洋学会会员、山东省民俗学会会员、山东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、山东省高教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,中国知网评审专家、上海某专业期刊外审专家、山东省装饰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、泰国乌隆他尼皇家大学(UDRU)硕士生导师。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城镇形象与环境设计、乡土聚落与传统民居、建筑遗产保护与人居环境更新、地域文化与创新设计、海洋文化艺术与滨海空间环境保护更新、教育空间规划与设计、设计艺术实践及理论教学等领域。

一、科研项目情况:(主持项目20余项,其中国家级2项)

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

2016年度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项目

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

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;

2023年度山东省非遗专项研究项目;

2021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项目;

2015年度广西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课题;

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A类课题;

2013年广西高等教育教改A类项目(执笔);

2013年度广西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;

2016年度广西区中青年教师能力提升项目;

2015年度广西教育科学“十二五”规划课题;

环境工程专业、旅游管理专业和艺术硕士专业硕士点建设学科等基金资助;

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。

二、论著及作品情况:

在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》(哲社版)、《广西民族研究》、《中华文化论坛》、《高教探索》等期刊发表科研、教改论文40余篇,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;在《民族艺术研究》发表《校园景观设计》等作品10余幅;

 出版专著1部,担任教材副主编《展示设计》等3种,专利申报15项

三、获奖情况(20余项):

主持2016年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;

主持获2019年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等次评定二等奖;

首届“全国应用型课程改革实践征文大赛”三等奖;

主持获2016年度市政府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(论文成果)二等奖;

主持获2018年度市政府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(调研报告成果)二等奖;

独著获“2016省级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”入围奖;

独著论文获教育厅评比一等奖1项;

作品《三姐迎客》《刘三姐·结婚记》等7件旅游工艺品被市旅发委收藏;

2014年校级优秀毕业生指导教师;

连续获校级“2015-2016年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”、“2017-2018年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”2次;

2021年度青岛科技大学先进工作者;

2023年度获第六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;

四、学术报告:

 “第23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”分论坛作学术主题报告,华南理工大学2018.

五、智库成果:

    关于城市建设领域成果获市委会采用;

六、指导学生方面:

1.相关专业竞赛与实践活动

    推荐并指导研究生参与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实践活动;

    指导获国家级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项;

    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省级赛区一等奖3次、二等奖1次、三等奖2次;

    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省级赛区“优秀指导教师”称号;

    指导学生获米兰设计周、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、中国好创意设计大赛和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等国赛二等奖、省赛区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多项;

    获第三届“铸剑杯”文化创意大赛国赛三等奖2项;

    指导学生作品公开发表4期、论文发表多篇。

 2.带领或指导参加学术会议

   获第二届“生态文明引领下的乡村振兴”国际研讨会优秀论文并在分论坛作学术报告(江苏省社科联、南京林业大学);

   参加“第八届民族文化遗产论坛”并在分论坛作学术报告(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);

七、毕业生主要去向:

    高校教师、公务员等.

     另外,国家艺术基金成果得到《中国文化报》《广西日报》文化和旅游部、中国社科网、中央统战部、广西电视台、中国民族宗教网、中华文化旅游网、石嘴山市人民政府网等20余家主流媒体的关注和好评。

E-mail:qdyrq2018@126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