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瑞强,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,毕业于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。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、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负责人、山东省非遗保护协会理事、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会员、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、中国海洋学会会员、山东省高教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。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城镇形象与环境设计、乡土聚落与传统民居、建筑遗产保护与人居环境更新、地域文化与创新设计、海洋文化艺术与滨海空间环境保护更新、教育空间规划与设计、设计艺术实践及理论教学等领域。
一、科研项目情况:(主持项目20余项,其中国家级2项)
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;
2016年清华大学柒牌非遗基金项目;
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;
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;
2021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项目;
2015年度广西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课题;
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A类课题;
2013年广西高等教育教改A类项目(执笔);
2013年度广西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;
2016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;
2015年度广西教育科学“十二五”规划课题;
环境工程专业、旅游管理专业和艺术硕士专业建设学科等基金资助;
参与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;2021年山东省研究生教育教学项目1项。
二、论著及作品情况:
在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》(哲社版)《广西民族研究》《中华文化论坛》、《设计艺术研究》《高教探索》《教育评论》《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》等期刊发表科研、教改论文30余篇,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;在《民族艺术研究》发表《校园景观设计方案》等作品10余幅;
出版著作1部;担任教材副主编《室内设计》《展示设计》等3部;外观专利15项。
三、获奖情况(20余项):
主持获2016年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;
主持获2019年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等次评定二等奖;
获首届“全国应用型课程改革实践征文大赛”三等奖;
主持获2016年度市政府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(论文类成果)二等奖; 主持获2018年度市政府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(调研报告类成果)二等奖;
独著获“2016省级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”入围奖;
独著论文获教育厅评比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2项,
作品《三姐迎客》《刘三姐·结婚记》等7件旅游工艺品被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收藏,
获2014年校级优秀毕业生指导教师;
连续获校级“2015-2016年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”、“2017-2018年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”;
2021年获“青岛科技大学先进工作者”;
四、学术报告:
“第23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”分论坛作学术主题报告,华南理工大学2018.
五、人才培养方面:
指导研究生参与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实践活动;
指导获国家级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项;
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省级赛区一等奖1次、二等奖1次、三等奖2次;
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省级赛区“优秀指导教师”称号;
获第六届米兰设计周--中国高校设计设计展省赛一、二各1项,三等奖2项;国赛二等奖1项;国赛三等奖1项(2022);
获第十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省赛二等奖、三等奖(2022);
获中国好创意省赛三等奖1项;获未来设计师省赛二、三等奖;
获第三届“铸剑杯”文化创意大赛国赛三等奖2项;
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省赛三等奖;
获第二届“生态文明引领下的乡村振兴”国际研讨会优秀论文并在分论坛作学术报告(江苏省社科联、南京林业大学);
参加“第八届民族文化遗产论坛”并在分论坛作学术报告(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);
指导学生作品公开发表4期。
另外,国家艺术基金成果得到《中国文化报》、《广西日报》、文化和旅游部、中国社科网、中央统战部、广西电视台、中国民族宗教网、中华文化旅游网、石嘴山市人民政府网等20余家主流媒体的关注和好评。
E-mail:qdyrq2018@126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