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校友工作 > 校友动态 > 正文

【艺家人·校友】“如是观•田根承中国画作品展”将于10月20日在山东云龙美术馆展出

【来源: | 发布日期:2018-10-12 】 点击数:

展览名称:如是观——田根承国画作品展

展览时间:2018年10月20日—10月28日

开幕时间:2018年10月20日上午10点

展览地点:山东云龙美术馆1、2号馆

视浑然之万象,如须弥藏芥子。

与花草之同心,列仙儒餐云息。

凌萧寒之古意,养浩然于正气。

论丹青之妙语,得自在而欢喜。

慕贤圣之风骨,若高山欲仰止。

照见澄明心镜,当如是以观之。

《朵朵花开淡墨痕》

遗去机巧,意宣玄化

十几年前认识田根承,记得他当时潜心于工写兼容的花鸟画创作。他的花鸟画在艺术观念、表现手法、意境构成和审美理想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和成规定法的想法,是善于思考,善于探索的画家。传统工笔画以勾线平涂为主要表现手法,勾线讲究匀整工细,敷色追求典雅清新,这一艺术风范从五代两宋一直延续下来,以线勒形更成为千古不易的基本法则。田根承在继承这一法则的基础上,有意强化线条,他在创作中将原本具有骨骼支撑意义的线条放大成粗线,再吸收山水画的笔法,强调形象的生动性,并去除琐碎,力求简括,加大了线条的书写性、随意性,刚健厚重。

《等》

现在他已经渐渐的由偏于工笔的创作转向了偏于写意。田根承治艺近四十寒暑,而今已是知命之年,仍在脚踏实地的探索。他深信艺术创作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,来不得丝毫的莽憧和焦躁,只能是一步一个足迹地走下去。他在自己艺术历程上每迈出一步,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。

《清夏》

中国画创作应该是“遗去机巧,意冥玄化,而物在灵府,不在耳目”。故创作的最佳情状是“得于心,应于手,孤姿绝状,触毫而出,气交冲漠,与神为徒”(符载《观张员外画松石序》)。这实际上是告诫画家在创作上既要深入内里,究其本质。但又不可目为物蔽,心被法拘,创作的最终指归是超越表象,上达一个更高的精神境界,即追求心智与大道的冥合化一。善思慎行的田根承对这一点自然是深有会心。他认为一个画家如果只是把写生来的画稿,经过所谓的取舍加工而再现于画面,刻画得细致逼真,这在当下没有任何意义。以现代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,以自己的主观精神和创造意识,探索属于自己品格,是他所孜孜以求的。

《秋云乍起》

写意则是以情驱笔,遗去机巧,在大笔直写、水墨碰撞中捕捉美。从总体艺术构成上看,在偏向工笔的作品中多是可以直接解读的艺术语言,属明喻陈述性质;而写意则是在是与不是之间的审美组合,是暗示象征性的。但两者又有共通性,这就是无论偏于工笔还是写意,画家都是在抒写心境与情思,都是在追索人生的本真,在寻找心灵与艺术的契合点,即都体现出一个诚挚的艺术家对中国画艺术的终极关怀。

《南疆记游之一》

田根承很清楚,中国画的创新,经过了艺术家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,尤其是改革开放的近四十年。创作的各种流派和形式应有尽有,如同广告一般,其范围已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。起决定因素的不是创新的广度问题,而是如何面对历史的时代要求,使自己的作品达到一定的艺术深度。有深度,才会有生命力。好的作品,不但要有自己真诚的艺术感情和独特的风格,更要有别人难以超越的高度。从传统意义上说,这就是作品内在的文化气息和笔墨功力。

《秋硕》

田根承在色彩的铺染上强调主观感受,不囿于固有色,既继承了传统绘画在赋彩上的审美追求,又吸收了西方绘画中的有益成分,这就是突出主色调和光线表现,讲究整体效果和色相的对比统一。不论山水、花鸟,均色彩清新,用墨与用色互相辅助衬托,艳而不俗。

《雨后》

特殊的造形手法和中西结合的用色处理。共同构成了全新的审美意境,给人以温馨蕴藉、清新隽永的美感。在他的作品面前,人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形象之美,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作品中品味到一种创作心态。透过这心态,又可看出一代画人的品行和操守。

《晚秋》

田根承

字继之,号老根,1968年生于山东淄博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山东省新闻美术家协会副主席,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、副秘书长,淄博市中国画学会会长、淄博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。现供职于《鲁中晨报》社,任晨报画院院长。

(文/丁雪峰,图/网站,编辑/颜枫,审核/刘名森)